天问一号此次变轨,有何重大意义

2024-05-20 01:57

1. 天问一号此次变轨,有何重大意义

2020年10月9日23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那就是天问一号首次顺利完成深空机动,这可谓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并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变轨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深空机动是什么,深空机动,就是说“天问一号”可以通过它可以改变原有的飞行速度和方向,进而顺利的飞到火星去,深空机动可以是“天问一号”提升运载的发射能力,也可以增加“天问一号”的发射质量,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且深空机动还有三个好处,一个就是有利于减小探测器的单次工作时间,能够保证探测任务圆满完成。还有实施深空机动,对发动机精确的标定也有好处,能够更好地确保火星捕获的精确度。通过深空机动国研制团队还实现了对“天问一号”到达火星时间的精确和优化。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深空机动呢?
首先要根据“天问一号”到达火星的时间轨道参数来制定这次变轨的策略,完成轨道控制,确保“天问一号”变轨成功。
并且深空机动和轨道修正并不一样,轨道修正是为了减小飞行路线和轨道的偏差,而深空机动指的是变轨,进入一条新的轨道飞行。
这次变轨成功后,“天问一号”将在四个月后和火星交汇,上海航天火星环绕器团队也表示了这次的深空机动,精确度是比计划中要精准许多的,并且在“天问一号”飞行过程中也会修正轨道,持续的精确到达火星的轨道,“天问一号”能够按计划进入火星并和火星交汇。
小编想问问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在关注天文,是否也在关注“天问一号”呢?那么这次变轨的意义你是不是也觉得意义重大呢?

天问一号此次变轨,有何重大意义

2. 天问一号什么时候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的?

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

扩展资料:
十月份进行深空机动
据了解,后续探测器将在10月份执行深空机动。相比较于轨道修正的细微调整,深空机动则是一个控制量较大的轨控动作,会对探测器的轨道倾角和大小进行调整。简单来说,深空机动后探测器才是在真正意义上飞向火星,因此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目前探测器已经飞离地球1900万公里,单向通信时延达到了一分钟左右。后续探测器还将以每天约30万公里的速度远离地球,面对通信带来的挑战,研制团队也已经做好了充分预案。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总体主任设计师董捷介绍,团队已经完成了深空机动的执行流程和执行程序的确认,包括每条指令的内容、发送时机,并且在系统层面上完成了推演。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也做好了相应预案。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网-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为什么需要中途修正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3. 为什么天问一号要轨道修正?

“天问一号”飞往火星比作驾车行驶,它有一条规划好的线路,这叫预定轨道。它会跑偏一些,所以需要偶尔微调方向盘,让它保持在车道中间——这是轨道修正,是小修。
火星虽是地球的邻居,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却在5500万到4亿千米之间不断变化,这远远超过了地月之间38万千米的平均距离。在选择火星探测窗口时,需要利用地球和火星每次靠近的机会,提前几个月发射,这种机会每隔约26个月才会出现 。
探测器的奔火之旅,轨道按照探测窗口不同,可能长达5-7亿千米,耗时6-11个月不等。距离和时间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实际飞行情况极其复杂,理论轨道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必须通过轨道修正和深空机动去尽量逼近。

扩展资料
火箭入轨精度
火星探测器结构复杂、飞行距离远、重量较大,对火箭要求很高。例如“天问一号”要一次完成“绕、着、巡”三大工程目标,它需要中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
火箭推力强劲,往往设计成多级,每级数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最后一级甚至需要多次滑行和点火,最终才是星箭分离,整个过程随时都可能会带来微小偏差。因此,完美的入轨位置从来都只是理论值,人类目前任何一款火箭都无法达到。
这也意味着,所有的火星探测器,从出发时,就已经有了些许轨道误差。好在这个误差尚处在起步阶段,越早修正就能避免更多误差积累。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一次说清楚,为什么天问一号要轨道修正和深空机动?

为什么天问一号要轨道修正?

4. 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现在的情况如何?


5. 天问一号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最终将在哪里着陆?

天问一号最终着陆地点是火星。为什么天问一号要进行轨道修正,因为天问一号被发射到太空后会存在一些偏差,因此为了准确的进入火星捕捉,所以才需要不断的修正从而保证轨道的正确性。现如今全球能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很少,我国能够实现如此壮举也表明了我国在航天航空事业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为什么说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技术要求非常之高,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运载的工具以及运行轨道的难点,因为探测器运行的时间长,火星的距离非常远以及从地球飞往火星的探测器需要不断进行轨道修正。第二点就是探测器的设备构造问题,因为火星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所以设备建造又是一个难点。第三点就是测控通信的技术,如何在超高距离下实现通讯以及分发指令是尤为重要的。第四点就是自主控制系统的难点,因为从地球发射指令到火星上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探测器自主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国能够实现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就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未来世界的发展一定会步入太空,只有掌握了核心的太空技术,我们才能不看他人的脸色,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
相对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为什么在如今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究其原因还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是他们让我国雄起,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安稳。没有实力的国家得不到别国的尊重也得不到相应的国际地位。在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自身的条件优秀,我们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没有能力的人又何谈梦想和成功。
我为这次天问一号的发射而感到自豪,也希望未来我国能够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远。

天问一号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最终将在哪里着陆?

6. 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了?

是的。2020年9月20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测器飞行过程中,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轨道偏离进行修正,使探测器更贴近理论轨道飞行。天问一号发射入轨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

扩展资料
充分验证发动机性能
此前在8月份执行的首次轨道修正,是通过一台3000N推力的发动机点火20秒完成的,而此次轨道修正则是由4台120N推力的发动机点火20秒完成的。
专家介绍,从变轨能力上,整个探测器的发动机配置分三种:一种就是3000N的主发动机;第二种是4台120N的发动机,中档的推力;第三种最小的则是由8台25N发动机完成。
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应对不同的变轨需求。120N和25N这样的小推力发动机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修正量较小的动作。而3000N的发动机则将在深空机动、近火制动等变量较大的动作中发挥作用。
此外,进入环火飞行阶段后的轨道控制和维持,也需要用到这些发动机。因此通过这两次轨道修正,验证了不同发动机的实际性能,为后续的轨道控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

7.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这是怎么回事?

宇宙终究是我们未知的地方,天问一号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就是为了能在预定的时间和火星“相会”。
 对于宇宙这个东西,很多人会觉得宇宙都是在人类的掌握之中,其实不是的,宇宙还是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就如计划和火星接触的天问一号,也经历了第三次的轨道途中修正,这意味着其实宇宙中的未知真的很多。

一、天问一号第三次轨道途中修正,就是修改途径来按照实际接触到火星了解天文时事的人,对于天问一号第三次轨道修改是不陌生的,毕竟这是很常见的一个轨道修正新闻而已。
但对于不了解科学的人,就会觉得天问一号的行为很奇怪,甚至好奇是机器出现了故障问题吗?不是的,其实这是很常见的行为。要知道宇宙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的未知,我们只是微小的人类是无法直接了解宇宙的全部;而天问一号当初计划的路线都是按照经验所得,但这并非真正的宇宙的数据,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轨道修改。

二、宇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我们的认知和现实有差,自然会出现不断修改的情况修改轨道其实是航天中很常见的行为,毕竟我们并未能驾驭宇宙,甚至连太阳系也无法完全地熟悉。
天问一号本身就是为到达火星而出现,所以它才会不断地修改路线来更快地到达火星;若天问一号不修改轨道,估计它会因为宇宙中的各种吸引力而不断离开火星,最终可能完全无法跟火星见面了,所以修改轨道对于天问一号来说是很重要的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为。

天问一号的第三次轨道修正,其实是为了更快到达火星而出现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航天轨道修改。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这是怎么回事?

8. 天问一号轨道修正完成,为什么要进行修正呢?

确保运行轨迹的精确性,保证其能够到达火星。如同现在很多汽车都具有车道保持功能,如果车偏离了自己的车道,就会自动修正方向,让车回到原本的车道上来。

火星探测器的轨道修正与之类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测器要修正的不仅仅是飞行方向,还有飞行速度等多个变量。而在茫茫太空中,探测器也没有道路标线作为参照物,因此难度很大。
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探测器会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响。由于探测器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如果不进行修正,将使探测器错过火星,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

“因此执行飞行任务时,需要制定地火转移轨迹中途修正控制策略,包括每次修正的时机、每次修正速度增量大小及速度增量方向。”朱庆华表示,实际任务中,科研人员需要根据中途修正策略完成对应的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
专家表示,中途轨道修正的关键在于修正时机的选择,以及每次修正的实施精度。科研人员综合考虑当前实际轨迹偏差、导航偏差及推力偏差确定修正时机,同时采用在轨标定技术确保每次中途修正的控制精度。
根据后续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相信未来我国对宇宙的探索会更加不断地深入,逐渐揭开宇宙的奥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