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

2024-05-09 07:34

1. 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

女性在怀孕期间,又特别是进入了待产阶段,情绪容易变得焦虑。这时候很多人也是会通过看一些书籍或者视频、电视剧等等,来缓解自己的心情。有些时候也是会看到一些让人深思的句子,目前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些佛系话语,容易让人们思考很久。比如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呢?
   
      
   
    生、老、病、死被称为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每一件事都是让人痛苦的,但还有四件事要比生老病死更痛苦,也是佛说痛苦的根源,那就是不知生、不知老、不知病、不知死。生老病死虽然痛苦,但每个人在面对这四件事时,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是大不相同,其中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苦,所以一旦遇到这四件事,就会更加痛苦。如果我们可以事先知道,对于这些苦就有心理准备,在痛苦到来时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就会减轻,所以人生最痛苦的事便是不知道痛苦从何而来。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想要减轻在每件事情中所遭受的痛苦的话,那么学会预判每件事情痛苦的程度,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的话,在经历痛苦的事情的时,就不会觉得那么痛苦。

佛说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生最痛苦的事

2. 佛教认为痛苦和快乐到底指的是什么啊?

佛教认为的痛苦就是无明。没有办法明心见性。什么是无名,就是被我们的欲望,还有贪,嗔,痴,慢,疑。还有色,受,想,行,识。还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能够跟外界接触的六识。这些东西干扰我们本来清静的心,所以我们产生了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还有五阴炽盛苦。这就是佛教认为的人生的痛苦皆有,我们这个本来有佛性的心被这些东西所蒙蔽,这就叫做无明,不明白呀,没有办法明心见性。这就是痛苦的根源。这就是痛苦。
而佛教讲的快乐,那就是很简单的把这些全部消除以后,我们这颗心就变成明白的心,在儒家来讲就是明明德。其实讲的跟儒家的讲的是一样的,也是心要明白。所以当你知道这些以后,你就要去修行,把这一些贪嗔痴慢疑全部消除以后你就能够入静,入静的那种快乐真的是无与伦比的。释迦摩尼佛叫做寂静,寂静的产生了极乐,这就是所谓的极乐世界。所以这才是快乐,这就是佛教讲的快乐。

3.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烦恼的痛苦的?

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体会一下,人的一生,大概36000天,有几天是真正快乐幸福?
人生有八种苦,每天都在忍受——
1生苦——十月怀胎出生,然后奔波劳累一生
2老苦——年纪大了,就不漂亮了,气力也衰了,很苦
3病苦——人人都是生病,生病很苦
4死苦——人人都会死,很苦
5求不得苦——人一生所求如意的事情,99%不会成功。
6怨嗔会——小人总会出现在身边
7爱别离——喜欢的人总是在远方
8五蕴炽盛——常常莫名的烦恼如火燃烧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烦恼的痛苦的?

4. 佛教怎样看待痛苦

佛学八苦
生在世,难免痛苦。 

按照佛家的讲法,人间痛苦共有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俱盛。前四种大家都懂,后四种我稍做解释: 

爱别离:我们喜爱的人事物总是无缘,远离我们。恋人的分手、失踪的孩童、早夭的宠物等等。 

怨憎会:与爱别离相反,越是我们讨厌的人事物,越围绕在我们身边。尤其是讨厌的人,永远被分在同一个单位;讨厌的同学常常是邻坐,苦啊! 

求不得: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只要自己想要的,通通得不到;自己不想要的,却又甩不掉。 

五蕴俱盛:所谓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诸多感受、烦恼不断、杞人忧天、夜夜失眠、心惊胆跳、惊声尖叫等等。 

这八苦,凡人是躲不掉的,不管他的事业做多大、职位有多高,通通烦恼、通通苦。大从总统、小至贫民,烦恼的本质基本相同。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开悟证果,告诉我们要「以苦为师」,离苦才能得乐。

即已知八苦含义,下一步应观八苦并非实有,皆是因缘所成。所有的苦与乐都是自己的心感召而来。个人认为,对应受的苦与乐都不必逃避,顺其自然。而在心中常有“警觉”二字就足可以在苦与乐当中收放自如了。

5. 佛教如何谈痛苦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海,痛苦,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佛教把痛苦分为八大类:
1.生苦
2.老苦
3.病苦
4.死苦
5.求不得苦
6怨嗔会苦
7爱别离苦
8五阴炽盛苦
   这些痛苦生生世世都不能避免,唯有按照佛经修行,最终超越轮回才能避免。

佛教如何谈痛苦

6.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我曾经和几位同门的师兄,到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结茅庐修行。

曾有信徒问我说:‘师父啊!你这个样子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

我就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虽然我住的地方这么小,但只要你的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

常有出家的师父说:‘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我们要修持佛法,这颗心如果不能与虚空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虚空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